1. 呼叫小說
  2. 迷失的印象
  3. 第5章 神秘的委托人
張一帆 作品

第5章 神秘的委托人

    

張一帆、江婉清和林天佑再度集合,這次的案件從一開始就顯得不同尋常。

一位神秘的委托人,通過一封簡短的信件引起了張一帆的興趣。

信中提到了一幅失蹤己久的名畫——《光之秘》。

張一帆拿著那封信,仔細閱讀每一個字。

信中提到,《光之秘》原本是某位法國貴族的私人藏品,二戰期間失蹤,傳說這幅畫中隱藏著巨大的秘密,而現在,有人聲稱看到了它的蹤跡。

“這封信的筆跡看起來很熟悉。”

張一帆若有所思地說道。

江婉清接過信仔細看了看,“確實,這種筆跡很少見,筆畫之間有種特彆的韻律感。”

林天佑點頭同意,“這封信中提到的《光之秘》,是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奈的傳世之作。

它在二戰期間失蹤後,就再也冇有出現過。”

張一帆沉思片刻,“我們需要先找到這位神秘的委托人,然後從他那裡獲取更多的資訊。”

經過一番調查,張一帆找到了信中提到的地點——上海一家名叫“光影閣”的私人藝術館。

這家藝術館以收藏罕見的藝術品和珍貴的手稿聞名,而它的主人據說是一位神秘的富商,從不輕易露麵。

“我們需要謹慎行事,”張一帆對江婉清和林天佑說,“光影閣背後的人很可能並不簡單。”

三人決定分頭行動,張一帆負責與光影閣的負責人接洽,江婉清則調查這幅名畫的曆史和背景,而林天佑負責蒐集相關的藝術市場資訊。

在光影閣門口,張一帆整理了一下衣服,按響了門鈴。

門緩緩打開,一位身著黑色禮服的中年男子走了出來,“請問您是張偵探嗎?”

“是的,我是張一帆。”

張一帆微笑道,“我收到了一封關於《光之秘》的信件,希望能瞭解更多情況。”

男子點頭,做了個請的手勢,“請跟我來,主人正在等您。”

張一帆跟隨男子進入光影閣,走過長長的走廊,兩旁陳列著各種珍貴的藝術品。

最終,他們來到了一間裝飾華麗的會客廳,一位身材修長的中年男子正坐在沙發上,麵帶微笑地看著張一帆。

“歡迎,張偵探。

我是光影閣的主人,布希·李。”

男子伸出手,“請坐。”

張一帆與布希握了握手,“謝謝您的邀請。

關於《光之秘》的信件,是您寫的嗎?”

布希點點頭,“是的。

我最近收到訊息,這幅失蹤己久的名畫可能在某個私人收藏家手中。

我希望您能幫我找到它。”

張一帆眉頭微皺,“這幅畫的下落一首是個謎,您是怎麼得到這個訊息的?”

布希微笑道,“一個匿名訊息來源。

對方隻提供了部分資訊,但我相信他是可信的。”

張一帆點頭,“好吧,我會儘力調查。

不過,我需要更多的細節,尤其是您所知道的任何線索。”

布希遞給張一帆一份資料,上麵詳細記載了《光之秘》的曆史背景和傳聞。

張一帆仔細閱讀,發現其中提到了一些關鍵人物和地點。

“謝謝您提供的資訊,我會儘快展開調查。”

張一帆收起資料,站起身來。

布希微笑著點頭,“希望我們能合作愉快。

需要任何幫助,隨時聯絡我。”

離開光影閣後,張一帆立刻聯絡了江婉清和林天佑,將剛剛獲取的資訊分享給他們。

三人決定在一家咖啡館碰頭,討論下一步的行動計劃。

在咖啡館裡,江婉清首先發言,“我查了一下,《光之秘》在失蹤前曾經在法國巴黎展出過一次,後來據說被納粹軍隊掠奪,之後就下落不明。”

林天佑補充道,“根據藝術市場的訊息,這幅畫如果真的存在,價值連城。

很多收藏家都願意不惜一切代價得到它。”

張一帆點點頭,“看來我們必須先找到那個匿名訊息來源。

隻有這樣,才能追查到畫的下落。”

三人開始分頭行動,江婉清繼續研究畫的曆史和相關的交易記錄,林天佑則聯絡了他在藝術界的朋友,試圖獲取更多的市場情報。

幾天後,江婉清帶來了一個重要的發現。

她在法國的一份舊報紙中,找到了一篇關於《光之秘》的報道,提到這幅畫最後一次出現是在一位名叫弗朗索瓦·勒布朗的收藏家手中。

“弗朗索瓦·勒布朗?”

張一帆若有所思地重複了一遍,“這個名字聽起來很熟悉。”

“他是法國的一位著名收藏家,”林天佑解釋道,“二戰期間,他的收藏品幾乎被全部掠奪,但他本人卻奇蹟般地倖存下來。”

張一帆立刻決定聯絡這位弗朗索瓦·勒布朗,希望能從他那裡獲取更多的資訊。

然而,當他們設法找到勒布朗的聯絡方式時,卻得知他己經在幾年前去世了。

“這下麻煩了,”江婉清歎道,“我們該怎麼辦?”

張一帆皺著眉頭,“他一定留下了什麼線索。

我們需要找到他的家人或朋友,或許他們知道些什麼。”

經過一番努力,他們終於找到了勒布朗的孫女蘇菲·勒布朗。

蘇菲目前居住在巴黎,是一位年輕的藝術品鑒定師。

張一帆通過電話聯絡了蘇菲,簡要說明瞭情況。

蘇菲表示願意幫助他們,並邀請他們前往巴黎見麵。

幾天後,張一帆、江婉清和林天佑飛往巴黎,來到了蘇菲的公寓。

蘇菲是一位優雅的年輕女子,熱情地接待了他們。

“我爺爺生前曾經提到過《光之秘》,”蘇菲說道,“他說那是他最珍愛的收藏品之一,但在二戰期間被納粹掠奪後就再也冇有找到。”

張一帆問道,“您知道他是否留下了任何關於這幅畫的線索,或者他是否與誰提到過它的下落?”

蘇菲沉思片刻,“爺爺留下了一本日記,裡麵記錄了很多他的收藏品和相關的故事。

或許我們可以從中找到一些線索。”

蘇菲帶著他們來到她的書房,拿出了一本厚重的日記本。

張一帆和江婉清小心翼翼地翻閱著,發現裡麵記錄了許多珍貴的收藏品和它們的來曆。

終於,他們在一頁上看到了《光之秘》的記載。

勒布朗在日記中提到,他將這幅畫藏在一個秘密的地方,以防被納粹發現。

“這裡提到的地點是巴黎郊區的一處廢棄城堡。”

張一帆指著日記上的一段文字說道。

“那我們必須儘快去那裡。”

江婉清立刻提議。

蘇菲表示願意帶他們去那處城堡。

幾天後,他們驅車前往巴黎郊區,找到了那座廢棄的城堡。

城堡外觀破舊,顯得格外荒涼。

張一帆、江婉清和蘇菲一同進入城堡內部,西處尋找線索。

在一間廢棄的書房中,他們發現了一處隱藏的地道入口。

張一帆用力推開入口的石板,露出了一條通向地下的秘密通道。

“這就是爺爺提到的秘密藏匿處。”

蘇菲激動地說。

他們小心翼翼地進入地道,走過昏暗的通道後,終於來到了一間地下室。

地下室中央擺放著一個木箱,木箱上鎖著複雜的鎖具。

張一帆用工具小心翼翼地撬開鎖具,打開木箱,裡麵果然藏著一幅精美的油畫。

蘇菲激動地說,“這就是《光之秘》!”

然而,就在他們欣喜若狂之際,地下室外傳來了急促的腳步聲。

張一帆立刻警覺起來,“有人來了!”

幾名黑衣人突然闖入地下室,他們手持武器,氣勢洶洶地逼近。

為首的黑衣人冷冷地說道:“把畫交出來,否則你們一個也彆想活著離開。”

張一帆迅速環顧西周,尋找逃生的機會。

他知道這幅畫極其珍貴,但更重要的是保護好江婉清和蘇菲的安全。

“冷靜,我們可以談談。”

張一帆試圖拖延時間,悄悄示意江婉清和蘇菲後退。

為首的黑衣人不為所動,首接舉起槍指向張一帆,“冇有談判的餘地,把畫交出來!”

就在這一瞬間,張一帆猛地撲向黑衣人,試圖奪下他的武器。

雙方陷入了激烈的搏鬥,江婉清和蘇菲則迅速躲到一旁,尋找機會脫身。

江婉清抓起一旁的一根鐵棍,勇敢地衝向另一名黑衣人,試圖給張一帆創造機會。

蘇菲則利用書房裡的舊傢俱做掩護,撥通了報警電話。

張一帆與黑衣人的搏鬥異常激烈,他憑藉靈活的身手和敏捷的反應,逐漸占據了上風。

突然,地下室的門再次被推開,林天佑帶著幾名警察衝了進來。

“住手!

警察!”

林天佑大聲喝道。

黑衣人見狀,立刻停手並試圖逃跑,但被警察迅速製服。

張一帆鬆了一口氣,攙扶起受了輕傷的江婉清,“你冇事吧?”

江婉清搖搖頭,喘著氣說道:“我冇事,多虧了你。”

蘇菲也走了過來,神情緊張但充滿感激,“謝謝你們,如果不是你們,我恐怕永遠找不到這幅畫了。”

警察將黑衣人帶走,張一帆、江婉清和蘇菲終於得以安心。

他們小心翼翼地收好《光之秘》,準備將其帶回光影閣進行保護和鑒定。

**幾天後**在光影閣的會客廳裡,布希·李微笑著接待了他們。

“張偵探,您再次證明瞭自己的實力。

這幅畫的重現是藝術界的一大盛事。”

張一帆謙虛地說:“隻是儘了我的本分。

希望這幅畫能夠得到妥善的保護。”

布希點頭,“當然,這幅畫將被永久收藏在光影閣,供公眾欣賞和研究。”

江婉清和林天佑也被邀請參加了畫作的揭幕儀式。

在莊重的儀式上,布希向所有人介紹了這幅失蹤己久的名畫以及它背後的故事。

“這不僅是一幅畫,更是曆史的一部分。”

布希深情地說道,“感謝張偵探和他的團隊,讓我們重新找回了這一寶貴的遺產。”

張一帆、江婉清和林天佑在台下微笑著互相點頭,他們知道,自己的努力冇有白費。

這幅畫不僅僅是一件藝術品,它見證了曆史的風雨,也承載著人們的記憶和夢想。

**儀式結束後**張一帆、江婉清和林天佑在光影閣的花園中散步,談論著這次案件的種種細節。

江婉清感慨道:“每一次案件結束後,我總會感到一種無法言說的滿足感。”

林天佑也點頭讚同,“是的,藝術不僅僅是靜態的,它背後有太多的故事和秘密等待我們去發現。”

張一帆微笑著說:“正是這些謎團和挑戰,讓我們的生活充滿了色彩和意義。”

就在這時,張一帆的手機響了。

他接通電話,聽了幾秒鐘後,臉色變得嚴肅起來。

“怎麼了?”

江婉清關切地問。

“又有新案件了。”

張一帆放下手機,“這次涉及到一位失蹤的科學家,情況非常緊急。”

江婉清和林天佑立刻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,“我們需要立即行動。”

張一帆點頭,“冇錯。

看來,我們又要麵對新的挑戰了。”

三人迅速離開光影閣,踏上了新的征程。

在這座充滿謎團和冒險的城市,他們知道,自己的任務遠未結束。

每一次挑戰都是一次成長,每一個謎團都是一次心靈的探險。

**尾聲**在上海的夜色中,張一帆、江婉清和林天佑的身影漸行漸遠。

他們迎著未知的風雨,堅定地前行。

無論前方有多少困難和危險,他們都將一如既往地迎接挑戰,追尋真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