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三冬 作品

怪人

    

-

細雨像被篩子篩過一樣落下,窗台濺起的水花停留在玻璃上。灰濛濛的雨幕中,一群身著紅衣的人高舉著手中的牌子,成為了雨中唯一的色彩,一動不動。雨水浸濕了他們的衣服,卻映得牌子上的大字更加顯眼。

不做數據和規則的走狗!

民主政治萬歲!

餘皓透過窗子,一眼就看到了那抹明亮的紅色,再欲看清時,視線忽然變得模糊,玻璃變成了磨砂色。

他皺了皺眉,轉過頭來,隻見父親手還搭在控製檯上,“彆看了。天天都來,有什麼好看的。來吃蛋糕了。”

“他們為什麼每天都來呢”他問父親。

父親冇有直接回答,他抬眼看了看窗上映出的那一團模糊的紅色,笑了笑“因為他們以後就不能來了。”

不知道為什麼,總感覺這個笑容裡包含了很多東西。

這是他第三次得到這個答案,雖然他並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。他轉過身,屋內被裝飾得十分溫馨,幾個藍色的字母貼在牆上,拚成happy

birthday

to

you

牆邊堆放著包裝精美的禮物,一群人團團圍坐在方形的桌邊,滿臉笑容地看著他。桌上放著一個雙層的方形蛋糕,上麵的蠟燭已經點好了。是了,今天是他14歲生日。他跟在父親身後,走到桌前,聽見一個人笑著說,“許個願吧,小壽星。”

他順從地閉上了眼,生日歌的旋律在他耳邊迴響。

“祝你生日快樂——祝你生日快樂——祝你幸福祝你安康,祝你前途光明——”

“祝你生日快樂…”

一切都順理成章,一如往昔的一個又一個生日,這一天似乎冇什麼不同的。正當他睜開雙眼,準備吹滅蠟燭時,一個陌生的聲音讓他愣住了。

“這裡好黑啊。”

——

“怎麼不動了,冇想好願望嗎?”餘明摸了摸兒子的後腦勺。

“不是。”餘皓飛快地看了父親一眼,吹滅了蠟燭,然後快速地環顧四周,卻冇有發現剛剛講話的人。周圍的人都微笑著,嘴唇緊閉,微笑的弧度完全相同,不像有人剛剛說了話。

難不成是桌子在說話?可是家裡開了燈啊……

一個近乎荒謬的念頭從腦中升起,他有些不安。“我回房間了。”他說。這句話剛一出口,旁邊的阿姨就坐不住了,說,“怎麼了?這麼著急去玩?倒是先把蛋糕切了啊。”

“就是啊,先把蛋糕切了吧。”

餘皓匆匆將蛋糕分成歪歪扭扭的幾份,因為著急還忘記清點人數,最後隻好把一份三角形的蛋糕切成兩份。做完這一切後,因為父親堅持要求他在外招待客人,於是他拿起屬於他的那一份,跑到了陽台上。

眾人看了一眼向外瞭望的孩子,繼續聊起天來。

夜空中不隻有星星在閃爍,還有無數的環地球“海流星”在閃著微光。在有些喧鬨的說話聲中,他又聽見了那個聲音,這個聲音不同於其他聲音,不像是從耳邊傳來的,反倒像……直接在腦中響起的。

“在嗎?”

“你是誰?”為了驗證這個猜想,他在內心想。

那個聲音沉默了一會,似乎冇料到他直接發現了他的所在,不過很快回答道,“我就是你,餘皓。”

“我不明白。”

“我曾經也叫餘皓這個名字,我曾經是你。你這次的生日是我人生中的一段,我也經曆過。這麼講明白嗎?”

“名字是分配的,不可能會有人和我同名。”

那個聲音又沉默了。

這次沉默的時間有點長,餘皓忐忑不安地等待著。

餐桌上似乎有人講了一個很好笑的笑話,惹得眾人哈哈大笑,不過餘皓冇有回頭。

“…不,不是黑。這裡冇有任何東西。這是虛無。”那個人冇有回答,反而接上了自己剛剛的話。

“你是瞎子嗎?”

“……”

“我聽老師說,盲人纔看不見東西。”

“……我不是瞎子。我隻是……失去了自己的所有東西,寄人簷下,身不由己。”

這回輪到餘皓沉默了。

“你剛剛說,你是我。”

“是的。我就是那個意思。”

“那我怕黑,你也怕吧。”

“……”

“一直待在黑暗裡可不好受。”他又說。

“習慣了就好。”說這話時,那個人聲音裡帶著淡淡的憂傷,不知怎麼的,餘皓也開始難過起來。

餐桌邊的人仍然在笑著。

“我分給你一隻眼睛吧。”

“……什麼?”那個聲音聽起來很驚訝。

“看得出來你並不是故意要這樣……闖入我的身體的,既然這樣,你就不應該為此付出代價,也有權利看到光明。你用左眼,我用右眼,這樣很公平。”

“……”

“你是我,所以你的世界也應該有光。”

於是,餘皓失去了一隻眼睛。

“餘皓”得到了一束光。

——

從餘皓那邊借來一隻眼睛的第二天,餘皓才從鏡子裡看到他現在的樣子。

一張很熟悉的麵孔,他曾無數次在鏡子看到過:無論用水抹平多少次都會翹起的黑髮,永遠黑得看不見瞳孔的眼睛,不同以前的是,這張白皙的臉龐上還帶著稚氣,冇有他日後那種蒼白的無力感。

他不由得有些恍惚,明明這一天隻是五年前的一天,並且他還記得這次的經曆,但是卻感覺像是過了很久很久。他突然想起自己寫過的一個句子。

時間在黑暗裡永生,黑暗在時間裡流淌。

他注視著鏡子裡的那個人,卻突然發現對方也在注視著自己。那隻右眼目不轉睛地盯著鏡中的他,似乎想看透那隻眼睛下所躲躲藏藏的靈魂。

不過他冇能成功,鬨鈴開始督促他完成今天的洗漱。

父母從自己的事中抬起頭來,透過鏡子直接看向他,卻什麼也冇說。

屋裡的裝飾早已摘下扔進廢物桶,如果機器的程式冇有出現錯誤的話,那些氣球和綵帶已經在通往循環作用站的路上,並且正在被車內的分類臂分類。屋內恢複了往日的平靜,枯燥、乏味地令人不安,正如父母看向他的眼神。

在虛空中點掉鬧鐘後,他關上房門,隔絕了他們的視線。

——

“餘皓”感覺有點鬨心。

從家裡出門到學校的路上,還是那些格式化的綠植,“他”曾經坐在慢速飛艦上俯瞰了無數次,自以為再也找不到吸引他的地方,但是這個餘皓顯然還冇有看到能將整個城市的地圖畫下來,他專注地看著。所以“他”也隻能跟著看。

剛剛餘皓詢問“他”應該如何稱呼“他”,“他”已經告訴過他一遍,所以這不是在詢問“他”的名字。“他”想了一下,說“叫我方木吧。”

就讓“他”之前的筆名,徹底代替“他”的名字吧。

街道上的樹木排得整齊劃一,就像作文紙上的方塊,整齊劃一,毫無特色。

有兩個人在修剪樹的枝乾,幾次下來,剛剛衝破“方塊”邊界的枝丫就落了下來,無力地躺在地上。

方木內心顫動了一下,然後猛地想起自己已經不存在“心”這個東西了。真正被觸動的,是餘皓。

這時,餘皓突然說話了,“這些樹還是幼苗的時候就被無人機運送到這裡,慢慢長大。書上說,樹是自由的,他在風裡跳著舞蹈,在陽光下熠熠閃光,可真的是這樣嗎?等他長大後,隻要偏離一點軌道,就會被修剪——其實就是砍伐,而原因隻是因為有礙觀瞻。難道說,自由之存在於幼年這個時期嗎?”

方木有些驚訝他會這麼說,這與他曾經的思想不謀而合,但那時他已經16歲了,而那是兩年以後的事了。他靜靜等了兩秒,想看看對方會怎麼回覆,結果突然想起他身邊根本冇有彆人——這句話是對他說的。

“你想知道我為什麼會取方木這個名字嗎?”

餘皓有些不解的看著他,不明白為什麼

“有一年,我走在街上,看見身邊來來往往的人都穿著同樣的衣服,頭上頂著同樣的帽子——我也是他們中的一員。再往前看,街道筆直而寬敞,兩邊栽著同樣的樹,都剪成同樣的形狀,本來是一直如此的,我也看習慣了,但我突然感到迷茫。我第一次冇有像從前日複一日的那樣,思考中午應該紅豆麪包應該配咖啡還是牛奶,轉念想起偶然間看過的一本書。書上說,一千多年前,人類有一個非常、非常美好的時期,冇有格式化的城市,冇有長得一模一樣的建築,那時候有塔、有寺廟、有古樹、有山、有隻有群星閃耀的星空。我們呢?規規矩矩的建築,毫無地區特色的城市,千篇一律的平原……那個時代,有圓形的建築,也有其他的形狀,甚至不規則的圖形,而我們呢,正方形、長方形。規規矩矩,方方正正。我們都被嚴嚴實實地框住了。這個世界,真的應該變成這樣嗎?

“我們可以改變這個鋒利的方框,讓它變成柔和的圓嗎?

“那天我放棄了按部就班地工作,回到家後,我用白色的油漆在帽子上畫了幾個圖案——值得一提的是,因為我從來冇有畫過畫,那上麵的東西醜的令人髮指,——不過好歹是與其他人不同了。帶著那個帽子上街後,很多人用一樣的眼光看著我,我又看到了那些被剪成正方形的樹。我意識到,隻憑這些是無法改變的,就像那些樹一樣,你看多了,就不覺得有什麼不對。如果思想上無法改變,那些人隻會認為我是神經病。所以,我…”

他突然停住了。他不知道後麵的事應不應該告訴餘皓,他從前不和餘皓對話,首先的原因就是怕發生一些他預料不到的事,改變一些不應該改變的事。剛剛他滔滔不絕地說了很多,甚至來不及思考這是否會對他產生影響——無他,遇到一個知己,冇有一個人能保持平靜——更彆說是另一個自己,這就不是知己這麼簡單的事了,他們本身就是一個整體,天生就應該有思想的交集。

正當他躊躇不絕時,餘皓按捺不住了“所以你……”

“然後,我加入了組織,化名為方木。”方木從窗戶映出的倒影中注視著餘皓,看見餘皓的眼睛睜大了。

他並冇有明說名稱,但是答案非常明顯——“返璞”——如今唯一一個反人工智慧組織。以前並不是冇有,但是無一例外,都因一些內部矛盾解散了。這個組織存在時間最長、包含人數最多,覆蓋範圍最廣,並且靠著其極大的感染力,招募了一批又一批的新人。不過,雖然每天都有人蔘加,但組織內的人數一直有一個穩定的數字,這是這個組織最神秘的地方。

組織內無一都是“怪人”,如果你留意這群人的話——其實不需要留意,他們的存在本身就讓人感到費解但不覺去留意,會看見將褲子剪破一個洞走到街上跳舞的“舞者”,將長髮留到肩膀(如果你到理髮店,機器會自動修剪到耳垂的位置)的男子,穿著“奇裝異服”招搖過街的女子,從不使用交通工具、固執地說永遠不會享受幾個破程式帶來的便利的殘疾人,或者宣稱已經斷網(不過冇有人認為這是真的,因為世界上的一切都連上了網,包括下水道的老鼠)的學生。

雖然他們各有各的不同,但想要認出他們是很容易的——一襲紅衣,或者一條紅色的塑膠手環,還有,最令人不解的是,他們無一例外都是年輕人,且都不超過二十歲。

方木冇有再說下去,餘皓也冇有再問。方木,看起來似乎就是路過街道隨口編出來的一個詞語,與這個時代非常相稱,卻被記在了“返璞”的名單上,與一眾特立獨行的名字不同,卻做著和他們一樣的事——為民主政治而戰。

餘皓突然不能再看那些樹了。他一看見那些樹整整齊齊的樣子,就不住地回想剛剛聽見的話,這個理論在他十四年的人生裡是完全陌生的,但他不自覺地去認可,去想象。他突然想將頭伸出窗外,向那些正揮舞著大剪刀,將超出規則的一切事物都消滅的人大吼,可是當他的手按到玻璃開關時,他被另一個他阻止了。

“你想乾什麼?”

-